对于支付而言,新兴技术带来的支付变革更多是硬件与渠道层面的,如卡介质、ATM、数字银行等;而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相结合的系统,则更多集中在软件与服务上的“智”升级。
物联网及人工智能对支付的影响尚浅,仅表现为优化支付效率与风险防控等维度,但其发展很可能是非线性的,长期来看,将会对支付方式、产业机构以及盈利模式带来影响。
供需匹配将改变支付方式,包括场景、交互、载体、传输、处理和账户等环节。
其中:“供给” 表现为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的技术供给,“需求”则表现为用户与产业机构对支付的随时随地、弱信用验证、便捷、安全、金融普惠的服务需求。
1.多支付场景
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结合形成的软硬件一体化系统,其工具属性较强,具有较高的迁移复制能力。也就是说,物联网及人工智能将不仅对零售、金融等传统支付场景进行改造,未来还将诞生出更多全新的支付场景,如汽车、家居、医疗等,而新的应用场景需要匹配新的支付解决方案,比如汽车支付,实现人对随时随地进行交易的需求满足。
2.无感交互
支付包括身份识别与资金转移。物联网及人工智能驱动结合的系统,将加速支付的数字化进程,交互或不再依托具体载体,而是通过ID-Mapping等弱信用验证技术将用户的强弱ID关联,更高效地完成用户识别和资金转移。从支付前端体验来看,用户在各场景的交互将从主动交互变为无感交互(类似于Uber 下车时的无感支付)。
3.人即载体
现有支付载体存储着个人信息以便于识别身份,其具体呈现形式也变得更加便利,如手工压制、实体卡、智能手机等。物联网及人工智能将让“人的识别”这一过程的效率显著提高,通过对人“无意识”的行为举止(如行走步态、打字节奏等)、“更自然”的交互方式(如语音交互、脑机结合)进行特征采集,最终让人可以借助更少甚至无附属物体的情况下完成身份识别,实现“人即载体”的便利。
4.兼具便捷与安全
支付的安全和便利难以兼得,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为保证便利而将支付信息传输从专网改为公网。物联网将进一步提高便利程度,但也会带来更多的支付接入点、支付数据和个人信息,提高了网络欺诈的风险; 不过,人工智能擅长发现深层次规律并作出预判,可优化高频交易速度、提高风险评估和反欺诈。
5.支付账基化与实时授信
支付方式向无感交互、人即载体的转变,一方面使支付进一步后台化,支付账基发展进一步提速,另一方面使实时授信成为可能,信用支付习惯进一步养成,余额账户和信用账户或将不再区分,从这个角度看,将有助于金融体系之外的人获得金融服务,传统金融机构也将有机会实现金融普惠。
支付方式的变化将给支付产业机构带来影响。
相关阅读:支付宝刷脸支付“蜻蜓”加盟政策 聚合支付布局新零售
采宝app,提供多种理财产品,商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
2017年-采宝商户借款,可通过“采宝APP”申请…
采宝支付核心提示:支付收银系统越来越广泛,普及…
采宝将秉承“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抱着开…
支付宝日前发布针对中小型商家上线收款产品“支付宝…
杭州合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醒:这里还是你的商人和…
现在移动支付市场上支付宝支付已经微信支付越来越实用…
杭州合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第一批获得蚂蚁金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