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支付行业似乎有一个词频繁的出现在各大企业高层口中——开放。在蚂蚁开放日上蚂蚁金服支付宝事业群副总裁邹亮就表示,支付宝将致力于成为聚焦商业和金融的开放平台。不仅仅是支付宝,还有各大支付服务如银联开放这个词,官方稿件的高频词汇,在支付宝支付开放的势头正猛的微信也不断的提及开放。各言开放,但都有不同。

第一:支付宝支付的开放;
支付宝一直在探寻开放之路,早期的“未来商圈”O2O行业解决方案,覆盖14个行业。最近蚂蚁开放日上蚂蚁金服支付宝事业群副总裁邹亮透露了支付宝未来的开放原则和思路——致力于成为聚焦商业和金融的开放平台,与此同时,在用户、商户、信用、信用风控、金融能力、营销、安全等方面全方位诠释开放。
最值得关注的是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和金融能力,在经历2015~2016年移动支付大战之后,支付需要深挖场景,承载更多内容。邹亮也认为,希望支付是一个统一的基础的入口,支付宝需要完成从基础能力到运营能力到金融能力层,三层能力的建设。
第二:微信支付的开放;
在2017微信公开课PRO版上,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张小龙对小程序的发布,但是对于支付行业来说,最值得关注的还有微信支付的开放内容:
(1)产品开放,面向商户开放大数据能力。
(2)技术支持开放,为服务商和商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3)技术咨询开放,提供架构与安全服务。
(4)设计开放,输出设计标准和样例。
(5)资源开放,提供资金,支持服务商发展、支持朋友圈广告传播和引流。
微信应有8亿活跃用户,从开放内容上来说,微信支付更多在产品技术和资源方面提供开放。借助微信的社交属性,微信支付具有活跃度和流量上的优势,因此微信支付的开放更多在于为微信支付商户引流。
当然,微信支付也意识到,支付仅仅是基础,微信支付需要更多深层次的内容承载和场景搭建。小程序的推出,让微信更加开放,还有在微信公众号已经满足大多数商户获客的基本需求之外,微信试图通过小程序为更多优质商户提供服务承载平台,进而为微信支付搭建更多场景。
微信的开放,是社交+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凭借自身在社交领域的霸主地位,微信支付将场景无限延伸,因为平台的开放性,许多垂直场景都入驻微信,进而启用微信支付。
开放,是支付行业近几年的一大热词,不仅仅是巨头希望开放,以打造活跃的生态,更有其他支付机构甚至聚合支付服务商也希望开放,或是抱团生存,或是期望成为行业一霸。
第三:银联的二维码支付服务开放;
对于银联来说,近几年支付市场变化太快,第三方支付巨头极大的冲击了银联的业务,特别是线下支付业务。
在银联支付十五周年,一个名言《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写在银联十五载的边上》刷爆了支付业的社交圈,诚意满满的不仅仅是银联老大的文字,还有银联不断开放的决心。只有充分的开放才能带来丰富的生态,平台越开放,参与主体越多,价值链条越长,要素流动越充分,价值生产越大。”
在2015年12月的云闪付发布会上,银联就合作20多家商业银行,希望各方通力合作、开放共享。
在2016年,银联拿下主要手机厂商,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相关Pay应用都支持银联云闪付。
在2017年5月的银联二维码发布会上,银联更联合了40余家商业银行,并且60家银行即将支持。此外,在场景搭建上,银联也不断发力,京东、美团就在此发布会上宣布支持银联二维码。
从改制来看,银联希望组织架构化繁为简,业务落地能够“拳拳到肉”。银联的开放,对外是开放合作,对内是超越自我。银联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
但一切回过头来,个大微信支付宝,或者银联巨头开放是为了在闭环中实现价值。无论哪个企业对于开放和闭合的下半句是:只有有效的闭合才能带来价值的实现,闭合之处既是交易的终点,也是起点。简言之,平台的价值生产源自开放,平台的价值实现依靠大数据支持。或许,“开放”仅仅是企业的一种形式,才是开放真正的含义。
文章推荐:两大移动支付巨头争夺,谁支付场景多谁就具备竞争力